地址: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工业集中区泾瑞路26号
联系人:钱先生
电话:0510-68229610
手机:138 1208 3566 / 138 1203 2272
传真:0510-68229612
邮箱:info@chinateneng.com
sales@chinateneng.com
2023年全球生物能源发电量增长3.1%,创纪录达697TWh,中国发电量最多,占全球四分之一以上。Ember报告指出,尽管自2000年以来发电量翻了两番,生物能源在电力结构中份额仍低,仅占2.4%。
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发布报告预测,到2030年我国先进生物燃料产量将达2398万吨标煤,需求量达2746万吨标煤。该报告在第五届全球生物质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,强调先进生物燃料对能源···
国家能源局发布《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》,力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,加强技术创新与试点示范,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。预计到2060年,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超亿吨。
欧洲生物炭工业联盟(EBI)发布年度市场报告,揭示生物炭在区域供暖、工业应用及碳保存方面的重要性。同时举办网络研讨会,吸引全球参与者共议生物炭发展。
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启动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,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成“双碳”目标下新能源重要增长极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建设新型能源,生物质能产业面临新机遇与挑战,需提高非电利用产量。
氢作为绿色能源转型的关键,展现出巨大潜力,尤其在工业领域。本文探讨氢经济现状,强调可靠测量对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性,助力交通运输、航运航空、重工业等难电气化领域实现脱碳。
2023年,国内绿氢项目规划产能与投资额大幅提升,下游产品多样。平安证券报告提出绿氢可持续化、产业化发展建议。绿氢项目面临电能与物料供应两大挑战,大规模生产多用于化工领域。
未来氢能聚焦AEM电解水技术,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,正引发全球关注和投资热潮。其在减排、应对气候变化及能源转型方面展现巨大潜力。
在双碳战略背景下,氢氨融合成为绿色能源技术发展热点。氨作为大宗基础化工品,具有原料与燃料双重属性,并且是富氢载体和高效储氢介质,适合大规模、长距离储运氢,常温常压下为气态,燃点高且不易爆。
绿色氢基能源是深度脱碳的关键,预测我国绿氢需求将持续增长,至2060年将达到1.2亿吨。其应用主要涵盖工业、交通、电力和建筑四大领域,其中工业领域是最大应用,氢气作为重要工业原料,广泛用于合成氨、合成···